我以后也要当个像妈妈一样棒的男人!- 母亲节最别出心裁的问候


温哥华港湾(BCbay.com)专栏作者


克姐


移民转眼已经7个年头,参考人世间关于婚姻的说法,该进入“七年之痒”了。确实是,原来对移民后生活一味的向往和羡慕,逐渐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浸蚀,淡化成宠辱不惊,习以为常,有时甚至要带点讨厌、嫌弃的感觉出来。


正在我被生活的温吞水浸泡得麻木不仁时,因为一些人,确切地说,女人,让心底埋藏的热情之火又熊熊燃烧起来。今天,就是要跟大家分享三个女人的故事。



1


她是加拿大第一位华裔口译主考官。她在口译和笔译行业拥有30年的丰富经验,同时在前线电话口译行业也有17年的经验,从事口译技能培训12年,是加拿大第一家被授权可以用汉语培训口译员的公司CITG(Certificate Interpreters & Translators Ltd)的创始人。


大家都亲切地叫她Jenny。我与她结识,完全是机缘巧合。4月中旬我无意中入坑了一门课程,快速考取口译证书,授课人正是Jenny老师。


Jenny老师早已过了退休年龄,但精神头一点不输年轻人。她从多伦多飞到温哥华来上课,而邀请她来的合作方又把她的一周安排得满满当当。没办法,谁让Jenny老师在口译界享有盛名呢,温哥华往届的学员都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,把该考的口译证考了,本届的学员也不甘示弱,纷纷报名参加。


于是Jenny老师白天给学员考试,中间抽空与多伦多和埃德蒙顿的分部协调联络,从没有像样吃过一顿饭。晚上给我们这些新学员上课,整整4个小时,她站着,我们坐着,中间只有短短10分钟的休息时间,她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。她脾气又随和,一点架子没有,有问必答的那种,所以常常被学员们无穷无尽的问题包围。


而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,让Jenny老师就像活辞典一样,上课的时候,很多生动的案例张口就来,加上她惟妙惟肖的演绎,经常一会儿逗得我们哈哈大笑,一会儿又让我们倒吸凉气。国际社区口译员貌似神秘的职业慢慢从云端落到了地面。


Jenny老师在国内就已经从事口译和笔译工作了,不过93年刚移民加拿大的时候,她从事的是项目管理工作,但心里对语言的热爱却从没有减弱半分。


97年的一场重大车祸,改变了她的人生。以前的工作不能再继续了,经过深思熟虑,凭着对语言的兴趣和自信,她决定从事翻译工作。2000年,她考取了口译员证书,当时拿到证书的华人寥寥无几。她从自由职业者 (free lancer) 干起,到加入口译界知名的国际公司,凭着认真和专注获得众多客户的好评,证书和奖状拿到手软。


在给我们上课期间,Jenny老师偶尔会提及她自己在口译方面的经历,数次动容,她的精彩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个长篇。


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,口译员的需求其实一直很大。渐渐地,Jenny老师萌生了口译培训的想法。在60岁该跳广场舞,该抱孙子的年龄又整装出发,开启了口译培训的创业生涯。因为华人培训师稀缺,华语口译行业其实还是野蛮生长状态,与旺盛的需求并不匹配。Jenny老师和她的同事,结合他们过去十几年的口译经验,把国语口译在医疗和法律行业的标准用语整理出来,集结成册,这后面的工作量多大,我几乎不敢想。


我们的课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,但我们的群依然活跃。Jenny老师本着扶上马,送一程的想法,不停在朋友圈为我们推送招聘信息,她就是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华语口译员,并恨不得让他们个个能马上找到项目,求职成功,成为她引以为傲的口译行业的一份子。


自从认识Jenny老师,我深深佩服她充沛的精力、宽和的态度及渊博的知识,也感动于她甘愿“授人以渔”的奉献精神。从她的身上,我看到的是“老而弥坚”四个字,体会了什么叫做榜样(role model)的力量,真的是加拿大华人移民的典范。



2


说到奉献精神,我脑海中不由自主蹦出我熟悉的一位大姐的身影。


当初移民时,我本着找“组织”的实用想法,找到了一个国语教会。加拿大据说是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国家,入乡随俗嘛,接触一下至少没什么坏处吧。


教会的人总是那么热情,我很快就被推荐去了离我住处很近的一个聚会小组,组长姓卢,为人很随和,随和到老中青少四代人都可以称呼他“卢大哥”。


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,照例各位要做自我介绍。于是,我知道“组母”当时休假回了中国。“组母”这个称呼很有趣,但也很奇怪,想必是王熙凤一样厉害的角色吧。


没过多久,我就见识到了庐山真面目。“组母”叫Susan,一位稍有点发福,笑容和蔼的大姐,和每一位都热情打招呼,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顿时不好意思忸怩做态。这和王熙凤可差了远了去了。


再没过多久,彼此更熟悉以后, 我才知道了她的“厉害”之处。


和很多2000年的老移民不太一样的是,Susan是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来的。快40岁的人了,抛弃国内一切所有,就为了一个出国梦,只有女人才会这样孤注一掷吧。但既然来了,就要踏实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孩子拼出一片天来。


最初的几年,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在很多职业间犹豫不决。一边干着labor工,一边四处咨询职业的方向。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,听了别人的劝告,促使她决定当个护士。


对于曾在工程师岗位上干了很多年的Susan来说,这个跨界可是步子迈得有点大,年龄已40+,半点医疗的基础都没有,她当时是大统华的收银员,但碍于工作环境,英文的进步并不大。


但Susan的韧劲上来了。她在VCC报了一个执照实践护士LPN (Licensed Practical Nurse) 的课程,开始了两年全职上班、兼职上课的生活。对英文不自信,课上不敢发言,课下就拼命补。就这样,30人的班里,年轻人占一半,她年龄最大,还有一位国内来的医生,毕业时,她却是唯一全A毕业,还拿了奖学金的人!


老天总是青睐努力的人。毕业后,Susan马上获得了一份全职的工作,而且是在温哥华总医院,并且一直干到现在。


她的“厉害”已经让我肃然起敬了。而她对教会的投入和奉献则是让我自惭形秽。我们这个教会很年轻,是大陆移民逐渐多了以后,一批基督徒自愿发展起来的。Susan作为虔诚的基督徒,长期担任教会的执事,并负责关怀事宜。这个工作,说白了,就是无偿为新移民服务,买车练车,家里出个问题,包括情绪化解等一系列杂事,她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忙解决。(我从刚登陆到现在从没间断Susan和卢大哥的照顾。千恩万谢,都只能化作文章中这短短的一两句话了。)


Susan稍有点发福的身材,是因为长年日班和夜班颠倒的影响。但我从她的背影中,却不止一次感受到温暖的力量。她既像大姐又像母亲的这种不计报酬的爱,是让我无数次抱怨温哥华,又留恋温哥华的理由之一。



3


还有一点点篇幅,我要留给构思这篇文章时就想好的老中青中的“青年人”。


Lily是我的银行客户经理。这个头衔,是我在见了她的第一面后,主动决定加给她的。因为太年轻,她的名片上还只能印上类似 “金融专员” 这样的称谓。


那天,是Lily先打电话过来的,说我的按揭马上要到期,提醒我要更新,说她有时间,可以给我更详细的解释。本着能多办事就多办事的原则,我又跟她询问了几件其他的业务,商定到时候一起办理。


我如期而至,她因为前面有客户,稍微拖延了点时间。银行业的老毛病了,你也真拿他们没办法。终于见到她时,小妹妹个头挺高,还抹着大红嘴唇,风风火火的,气场很强。久违的职场的感觉,我喜欢。妹妹一个劲儿道歉,都是套路,我想,也懒得追究。


开始谈上了业务。第一笔就卡壳了。可能因为是周五,电脑有点想罢工,输入数据后总是没反应。妹妹赶紧解释,对不起,我刚工作6个月,可能因为程序不熟,姐您稍微等一会儿。接着,就见她一边嘴里念念有词,一边反复试验,输入,删除,输入,删除。


不知道为什么,我坐在那里,一点儿不急,脸上应该是露出了慈母般的微笑吧。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,眼里就是三个字 “不服输”,脑门上刻着 “我能行”。我加入了和她一起与电脑较劲的游戏,提醒她哪里可能少填了 (天下的ERP系统都差不多,银行也不例外),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,玩得津津有味。不过最后还是因为错得太多,叫来了经理,才总算搞定 (银行有时候挣笔手续费也不容易哈)。


那天的见面就匆匆结束,业务没有完全处理完毕。她头一天忙中出错,有项业务还是搞错了,需要我重新签字。她倒也老实告诉了我。之后我又去了几趟。有一次,我想起还有一项业务需要马上处理,就给她发邮件。没多久就回了,说她在多伦多接受培训,但回来后即刻处理,时间还来得及,诸如此类。


最近一次,全程她耐心地给我讲解时,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她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,已经不是手忙脚乱的状态了。处理完业务后,Lily提醒我银行会发一个服务调查,记得要填。我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,连忙答应,这样在意客户评价的员工,说明主观上是积极向上的,我当然要配合啦。


每一次见面,Lily总是笑意盈盈,亲切自然,尽管你会说这是银行的基本要求,我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。彼此又熟悉了一些以后,我们还能在处理业务时稍微聊会儿天。她在本地留学,好像是已经拿到枫叶卡了,和男朋友小日子应该也美美的,从她脸上洋溢的光彩应该能感觉得到。这,正是青春最美好的模样呀。


我相信,你我的身边,Jenny们和Susan们比比皆是,她们已经构成了加拿大华人半边天中的中坚力量。而Lily们的加入,让这股力量又添加了蓬勃的生机,她们应该也代表着温哥华女人的未来吧——聪明肯干、野心勃勃,事业向好,前途无量。


特别有感于《北京女子图鉴》里的一句台词:“女人,只要你自己活得春光明媚,走到哪里都是鸟语花香。”


就以此文献给所有温哥华的女人,踏实的,勤勉的,努力的,坚韧的,还有爱笑的!


母亲节快乐!(不拿三八妇女节当回事的加拿大,这是不是唯一的一个女人节?)哈哈哈!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